为有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聊城市茌平区委编办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,在机构设置、政务服务建设、编制配置、编制保障四个方面深耕细作,为基层治理的“大车”减负轻荷,为基层发展的“小马”赋权增能,有力推动基层治理效能提升。
一、优化机构设置,在架构上为基层减负。一是将镇街组织架构优化为“五办四中心”,紧密结合镇街实际情况,围绕基层党的建设、经济发展、民生服务、平安法治等核心任务,对职能相近的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进行科学优化与统筹设置,镇街组织架构由原来的“七办五中心”调整为“五办四中心”,实现简约精干设置,避免职能重复交叉、管理脱节等问题。二是对镇街事业单位进行差异化设置,根据人口规模、经济发达程度、服务半径、地域特色等,充分考量镇街职能定位差异,差异化设置镇街事业单位。为街道精心设置城乡发展综合服务中心,为乡镇量身打造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,形成更加贴合基层工作实际需要的机构设置。
二、优化政务服务建设,在流程上为基层轻荷。一是坚持便民利民原则,统筹推进镇街职能优化改革,将原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能并入便民服务中心,实现业务从“多头受理”到“一窗通办”的转变,完美融合“现场办”与“网上办”,减少办事繁琐环节、节省办理时间、减少跑动次数,以“规范廉洁高效”的服务宗旨,最大化推动服务升级,切实保障基层便民工作的高质量开展。二是优化基层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,纠治“指尖上的形式主义”,聚焦“一网统建、三级管理、五级覆盖”,及时关停注销使用频率低、实用性不强的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,优化提升“爱山东”政务服务平台功能,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、一网通管。
三、优化编制配置,在资源上为基层增能。一是加大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的力度,为确保镇街用编需求得到优先满足,近年来,累计为镇街核增事业编制250余名;坚定不移地推动资源、管理、服务向基层下沉,充实了基层便民服务、社会事务、综合执法、应急管理等关键领域的专业力量,实现了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动力保障。二是创新基层人员管理模式,秉持“人岗相适”原则,赋予镇街更为灵活的用人自主权,使其能够合理调配、统筹使用人员,为“基层事情基层办、基层事情有人办、基层事情高效办”筑牢坚实保障,让基层发展的“小马”动力十足。
四、优化编制保障,在权限上为基层赋权。一是下放“五项权力”,按照权责一致原则,构建各镇街对区直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统筹协调机制,赋予镇街党(工)委对区直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考核评价权、对派驻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、对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、对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、规划参与权等“五项权力”,进一步强化镇街“话语权”,使基层履职底气更足。二是保障“五项权力”运用顺畅、调度得力,制定“五项权力”的具体实施细则,拟定人事任免征求意见、人事考核征求意见相关文书模版,引导区直部门更加主动支持基层,确保镇街工作“五项权力”运用顺畅、调度得力,形成基层治理合力,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