滨州市惠民县委编办“三式联动”构建基层治理现代化新格局

     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16

滨州市惠民县委编办聚焦基层权责失衡、服务效能不足等问题,通过资源整合重塑、清单管理创新、赋权增效改革三大路径协同发力,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质效跃升。

一、聚焦资源整合,构建“壮马式服务”增能体系

以机构编制资源优化整合为突破口,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。一是重塑职能架构。将镇街内设机构精简为“五办四中心”,突出党建、经济、民生、法治等四大核心职能,明确社会事务办公室属地社会工作职能,持续健全基层党的领导体制机制。二是推动编制下沉。统筹90余名编制下沉镇街,因地制宜设立镇街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服务中心,打造“一镇一品”特色产业,促进编制资源精准配置与治理效能“双提升”。三是强化人才支撑。通过为社会工作增强编制力量、所属事业单位提档升格以及用编进人大力倾斜基层等措施,有效发挥编制资源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的基础保障作用,切实保障基层一线运转顺畅。

二、强化清单管理,创新“轻车式管理”减负机制

以清单化、标准化推动基层政府职能转变。一是制定《镇街职责任务清单》。涵盖7大类178项具体事项,明确承办机构、责任人及咨询方式,确保每项工作可查可溯可评。二是深化“属地管理”改革。编制清单165项,逐项厘清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,并配套流程图、说明书及事项手册,督促各镇街“照清单履职、依清单办事”。三是先行试点开展镇街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。选取姜楼镇、石庙镇开展编制基本履职事项清单、配合履职事项清单、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工作,探索“一镇一策”履职路径,为县域推广提供实践样本。

三、深化赋权增效,打造“畅路式运转”协同模式

通过资源、管理、服务“三下沉”,全面提升镇街统筹能力。一是资源下沉破难题。建立县镇村三级社会工作体系,形成上下贯通、左右联动的社会工作格局。同时出台县直机构派驻人员管理办法,完成9个部门180余人派驻备案,优化调整派驻人员67人,10余人晋升职级职称,进一步激发派驻人员扎根基层的工作活力。二是管理下沉强效能。创新“心安惠民”党建品牌,实施网格聚力工程,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基层治理,化解群众诉求1600余件;建成“一站式”矛调中心125处,初信初访化解率98.5%。三是服务下沉惠民生。设立李庄、姜楼、皂户李审批分中心,辐射6个乡镇,下沉高频事项154项,缩短办事距离70公里,节省时长2小时,群众满意度提升显著。


相关推荐